開箱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江山輩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入門型中階顯示卡,又到了改朝換代的重要時刻。這次,GeForce GTX 1050 Ti/ 1050顯示卡,最大的特色,在於,採用最新研發代號為PASCAL繪圖晶片架構,而且,使用的是NVIDIA所開案的第4款PASCAL繪圖晶片。GeForce GTX 1050 Ti與GeForce GTX 1050顯示卡,兩者是同一個繪圖晶片,兩者效能並沒有差很多。GeForce GTX 1050 Ti,擁有768個CUDA Core,顯示記憶體為4GB GDDR5。GeForce GTX 1050,為閹割版本,擁有640個CUDA Core,顯示記憶體為2GB GDDR5。兩者效能,都直接超越前一世代中階入門主力GeFore GTX 950,可以說是中階入門顯示卡的改朝換代!這次,我們就來實測開箱,看看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顯示卡吧! 顯示卡市場競爭激烈,尤其是針對玩家設計的電競顯示卡,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微星為全球顯示卡領導業者,在這次入門型中階顯示卡改朝換代,當然也不會讓對手專門於前。然而,這次的GeForce GTX 1050 Ti與GeForce GTX 1050顯示卡,一樣會推出多個系列版本,其中,最受矚目的,當然就是針對電競玩家設計的GAMING系列。這次,我們要實測開箱的,則是屬於高階掛上X版本的「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顯示卡。這張顯示卡,本身為雙Solt設計,安裝上務必注意,尺寸為229mm x 131mm x 39mm,重量為527g。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顯示卡,介面為標準PCIe 3.0 x16,使用GeForce GTX 1050 Ti繪圖晶片,顯示記憶體為GDDR5 SDRAM,記憶體匯流排為128-bit。繪圖晶片時脈,可分為三模六頻,分成OC Mode、Gaming Mode與Silent Mode,玩家可以依照自己不同的需要,來做設定上的調整。GeForce 1050 Ti繪圖核心,支援Base Core標準時脈與Boost Core超頻時脈,記憶體時脈也依照不同模式可調整,OC Mode的話,繪圖核心:1493 MHz / 1379 MHz,顯示記憶體:7108MHz;Gaming Mode的話,繪圖核心:1468 MHz / 1354 MHz,顯示記憶體:7008MHz;Slient Mode的話,繪圖核心:1392 MHz / 1290 MHz,顯示記憶體:7008MHz。 顯示卡散熱架構,影響到穩定度,以及極限效能,是顯示卡中相當重要的關鍵。NVIDIA官方,GeForce GTX 1050 Ti設定為75W,公板架構是不需要額外插電,散熱也不需要花太多功夫。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顯示卡,為了讓玩家享受到更強的效能,提供更猛的超頻能力,在顯示卡散熱架構也花了很多功夫。 顯示卡散熱器,採用鍍鎳的銅底座,以及鋁合金散熱鰭片,本身使用一條熱導管,加速熱傳導效率。散熱風扇,則使用了微星Twin Frozr VI架構,引進了TORX 2.0風扇,本身為引流扇葉強化設計,除了可以加快風流導入,也可以加速散熱。散熱器控制上面,並提供了ZERO FROZR智慧停轉技術,在顯示卡低負載之下,停止運轉,把噪音的問題,控制降到最低,並依照不同負載,進行散熱控制的最佳化。 顯示輸出上面,提供了1個Display Port 1.4埠,1個HDMI 2.0埠,與1個Dual Link DVI-D埠。唯一要注意的,這張顯示卡的最大數位顯示輸出,由於設定在入門型中階顯示卡,因此,玩遊戲的話,會建議以Full HD與2K解析度為主。顯示卡功耗,TDP則為75W,建議至少使用300W電源供應器,並搭配了一組6-Pin電源,額外提供75W電源輸入,以提供超頻運作時的穩定性。 這邊,我們使用了Intel Core i7-6700K處理器,搭配來測試這張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顯示卡,並以各種測試軟體,以及知名遊戲,來進行效能實測,提供相當有價值的參考數據。 處理器:Intel Core i7-6700K @ 4.0 GHz/4.2GHz (Turbo) 主機板:GIGABYTE Z170X-GAMING7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4GB × 4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 硬碟機:OCZ Trion 150 1TB SSD(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x64中文版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顯示卡的話,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以於2016/10/25(二) PM21:00,NVIDIA nDA產品發售正式時間,至台北光華商場進行市場調查,由於本日為當月的最後一週的星期二,正值台北光華商場公休日,加上又是國定假日的關係,沒看到有任何一張GeForce GTX 1050 Ti/ 1050顯示卡到貨。不過,店家已經貼出公告,網站也已經有最新的顯示卡報價。 由於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顯示卡,是屬於比較高階的超頻版本,價位也比較高貴,台北光華商場原價屋報價:5,690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顯示卡,不僅用料紮實,散熱架構也非常用心,使用了單條熱導管,加上雙風扇設計,並引進微星自家的TORX 2.0風扇,繪圖晶片除了具備三模六頻,能對應各種線上遊戲,低負載時風扇停止,完全沒有噪音,高負載時,也能完全穩定運作。 整體來說,是款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PLEXTOR M7V 256GB SSD實測開箱,SATA 6Gb/s高效能固態硬碟!
現在要買SSD,市面上清一色,已經是TLC SSD的時代。如何選購一款系出名門,用料紮實固態硬碟,且在韌體上面下功夫,可達超耐久使用,並提供記憶體快取,以及具備完整售後服務呢?這時候,台灣固態硬碟之光浦科特,PLEXTOR品牌,就是玩家挑選固態硬碟的優質選擇。這次,我們就來看看,浦科特主力戰將PLEXTOR M7V 256GB SSD,用PlexTurbo智慧快取技術,來實現暴力加速的願望。 電影「功夫」這個經典武俠片,裡面有個片段,火雲邪神,講的沒錯:「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固態硬碟的話,不管是標準2.5吋SATA 6Gb/s版本,或者,是更快的NVMe世代PCIe SSD,速度,都已經很快了!不過,若要更快的話,則就必須靠記憶體快取加速,才能達到真正的極速奔馳。這次,就讓我們透過PlexTurbo智慧快取技術,來看看什麼叫做真正的快吧! 去看看網友分享的這個電影「功夫」這個經典片段吧!!! 浦科特的話,目前在市場供應的主流SSD,以2.5吋SATA 6Gb/s規格來說,總共有PLEXTOR M7V系列(M7VC),與PLEXTOR S2系列(S2C),兩者都是標準型TLC SSD。 浦科特PLEXTOR M7V機種有供應兩種版本,標準2.5吋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M7V系列(M7VC),以及M.2介面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M7V M.2 2280系列(M7VG),則是採用了美滿電子科技(邁威爾科技)Marvell的解決方案,控制器用的是Marvell 88S1074-BSW2,快閃記憶體則是使用了TOSHIBA 15nm TLC Flash,一樣是款標準型TLC SSD。 ●PLEXTOR M7VC 128GB(PX-128M7VC):1,950元 ●PLEXTOR M7VC 256GB(PX-256M7VC):3,250元 ●PLEXTOR M7VC 512GB(PX-512M7VC):5,650元 浦科特PLEXTOR S2機種有供應兩種版本,標準2.5吋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C系列,以及M.2介面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G系列,全部都是採用慧榮SiliconMotion(簡稱:SMI)的解決方案,控制器用的是SMI SM2258,快閃記憶體則是使用了SK Hynix 16nm TLC Flash,是款標準型TLC SSD。 ●PLEXTOR S2C 128GB(PX-128S2C):1,890元 ●PLEXTOR S2C 256GB(PX-256S2C):3,150元 ●PLEXTOR S2C 512GB(PX-512S2C):5,650元 PLEXTOR S2C SSD,與PLEXTOR M7V SSD,兩者主要為控制器與快閃記憶體的不同,不過,兩者都是TLC SSD。兩者,都有支援PlexTurbo智慧快取技術,皆可使用到1GB記憶體,作為智慧快取使用。 固態硬碟業者:浦科特 PLEXTOR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M7V 固態硬碟類型:T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2.5吋SATA 6Gb/s版本(M7VC)與M.2 2280(M7VG)版本 固態硬碟容量:128GB,256GB,512GB 固態硬碟控制器:Marvell 88S1074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SK Hynix 16nm T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3 年保固 128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 256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530MB/Sec 512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530MB/Sec ※2.5吋SATA 6Gb/s版本(M7VC)與M.2 2280(M7VG)版本,同容量版本速度相同! 128GB→ TBW:80TB,DWPD:○ 256GB→ TBW:160TB,DWPD:○ 512GB→ TBW:320TB,DWPD:○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PlexTurbo智慧快取技術,本身是一種記憶體快取軟體,透過電腦系統記憶體,來達成對固態硬碟的優化,主要的功能有「嚴長壽命、資料安全、效能加速、預載加速、多磁碟機加速與自定快取。簡單來說,電腦系統記憶體越來越大,能對於固態硬碟做更多的最佳化,PlexTurbo智慧快取技術則是應用電腦系統快取記憶體,除了讓存取速度更快,也讓爽度更為提高。 目前,PlexTurbo智慧快取技術軟體,最新版已經出到V3.0.0.8,已經能支援PLEXTOR M7V系列,以及PLEXTOR S2系列。不過,目前仍不支援PLEXTORM8Pe系列。 目前,比較可惜的,這一個世代的TLC SSD,以PLEXTOR M7V系列,以及PLEXTOR S2系列,PlexTurbo智慧快取技術,僅能支援到1GB快取記憶體。不過,仍然對於存取加速,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讓玩家可以更進一步瞭解PLEXTOR M7V 256GB SSD這款固態硬碟的實際效能,我們使用了業界常見用來測試儲存裝置的軟體,有CrystalDiskMark、ATTO、TxBENCH、AJA System Test、AS SSD Benchmark、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來進行測試,同時也利用FastCopy來測試實際寫入所需的時間和實際傳輸速度。除此之外,這次的測試我們還入了啟動PlexTurbo後的分數來當作對比,好讓玩家能更清楚M7VC的實力(右圖為未啟動、左圖為啟動PlexTurbo)。 √ 處理器:Intel Core i7 6700K @4.0GHz √ 記憶體:crucial DDR4-2133 8GB x4 √ 主機板:ASUS MAXIMUS VIII GENE √ 電源供應器:CoolerMaster V1200 √ 主系統硬碟:OCZ Vector 180 240GB √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64位元 測試資料為預設(隨機)時測得的最高讀取、寫入速度分別為563.9MB/Sec和530.1MB/Sec;啟動PlexTurbo後,最高讀取和寫入速度分別飆破了3005MB/Sec及2598MB/Sec,讀寫效率成長了5倍之餘。當測試資料改為All 0x00時測得的最高讀取、寫入速度為562.9MB/Sec和532.2MB/Sec;開啟PlexTurbo後,最高讀取和寫入速度也來到了3015MB/Sec及2787MB/Sec。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350.0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192.1MB/Sec。 測試資料為DVDProHD 720p時測得的讀取、寫入速度分別為446.3MB/Sec和404.8MB/Sec;PlexTurbo啟動後讀取和寫入速度來到了7003.1MB/Sec與759.3MB/Sec。當測試資料為2048x1556 10-bit RGB時測得的讀取、寫入速度為510.5MB/Sec和480.2MB/Sec;開啟PlexTurbo後,高讀取和寫入速度高達6346.3MB/Sec及4133.9MB/Sec。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499.18MB/Sec,寫入速度:478.32MB/Sec,總分達到了993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還算平順,沒有突然掉速狀況發生!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62.888MB/Sec,寫入速度:534.192MB/Sec。 用來測試傳輸速度與時間的檔案分成兩種,一個是單一檔案約5GB的影像檔案,另一個則是檔案容量約1.68GB,但裡面包含了42個資料夾和1,038個大小不同容量的Word、Excel、PPT以及多媒體檔案。 大小約5GB的單一影像檔從系統碟傳輸至M7VC時,傳輸速度為267.8MB/s,傳輸時間約花18.7秒;反之,將同一個檔案從PLEXTOR M7V 256GB SSD傳輸回系統碟時,傳輸速度大約為464.9MB/s,僅花了10.8秒的時間。啟動PlexTurbo後,系統碟傳輸至PLEXTOR M7V 256GB SSD的傳輸速度與傳輸時間分別為319.7MB/s、15.7秒,將同個檔案從M7VC傳回系統碟的傳輸速度與傳輸時間為296.6MB/s、16.9秒 PLEXTOR M7V SSD的話,台北光華商場,目前市場行情,256GB報價:2,299元,512GB報價:4,599元。 上回,我們已經看過了 這次,我們則,進一步看到了PlexTurbo智慧快取的真正戰鬥力表現,整個存取效能的提升,可以說是相當明顯,使用起來的爽度也更高。整體來說,PlexTurbo智慧快取技術大有幫助! 這次,我們進一步實測開箱了PLEXTOR M7V 256GB SSD,使用PlexTurbo智慧快取技術,來看看它的戰鬥力,發現真的是威力強大。跟其他品牌固態硬碟機相比,PLEXTOR硬是提供了更多的加值服務,加上PLEXTOR SSD提供到府收送,故障品維修到府收送是全程免運費,完善的售後服務。 整體來說,PLEXTOR M7V SSD,不但是入門級固態硬碟中的物超所值之選,而且,PlexTurbo智慧快取技術發揮強大戰鬥力! 廠商名稱:PLEXTOR - 浦科特 -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Razer OROCHI有線無線雙用電競滑鼠實測開箱,左右手皆可用的玩家必備聖物
雷蛇推出最新的Razer OROCHI (八岐大蛇)電競滑鼠,已推進到2015年版,同樣採USB 2.0有線、BLE(低耗電藍牙)無線的設計,搭配3+4鈕左右對稱按鈕與側面橡膠材質防滑側條,不管是左右撇子皆可使用。滑鼠前方酷似跑車的散熱孔設計,頗為吸睛。隨附的精巧收納袋,可將滑鼠、USB線放入,再搭配電競筆電即可走到哪、打到哪。且由於體積嬌小,重量極輕,頗適合東方人的手型。 2015版本的Orochi進化到採用8200 DPI 4G雷射感測器,具備每秒210英吋、50G加速度的實力。底部鼠墊面積加大,可降低摩擦力。底部開關可開啟無線連線模式,按住左右側4鈕約3秒,即可與電腦配對。將滑鼠上蓋(以磁鐵吸附住)打開即可看到電池匣,裝入2顆3號電池即可使用長達7個月時間,或連續使用60小時!非常省電。在滑鼠滾輪的燈效設定提供光色循環、呼吸燈、恆亮、隨滑鼠反應等模式。 透過Razer官網下載Razer Synapse 2.0控制軟體,即可管理Razer滑鼠/鍵盤的設定檔、驅動程式與韌體更新,並將設定檔與巨集功能儲存於雲端。此軟體有提供繁體中文選項。首次使用需建立個人帳號,並經過Email認證,即可使用。該控制軟體可提供巨集鍵設定(共9處可設定)、靈敏度、加速度、輪詢速率、背光、表面校準、電源設定等,並有數據統計及熱圖分析。此外還提供巡迴賽版本的驅動程式組,當把OROCHI帶去電競比賽場地時,就不再需要永無止境的重複設定,只需要輕鬆地從雲端裡取回設定,就能開玩! Razer OROCHI的體積小,適合東方人手形,不管是左撇子、右撇子都適用。而且可以適合有線使用,也能無線使用,其採用透過藍牙配對,不僅適合筆電,也適合平板或其他行動裝置,可說是非常棒的設計,而且電池續航力超長。此外,OROCHI也具備全彩RGB LED燈效,而且不會刺眼!透過Synapse軟體工具,可設定滑鼠的各種參數、巨集、燈效等設定,並可儲存至雲端,如此一來到其他場所使用時,就不用重新設定,非常方便! 整體而言,Razer OROCHI電競滑鼠,可說是遊戲玩家必備聖物! 廠商名稱:Razer - 台灣雷蛇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516-6616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2,890元 →更多的【PCDIY!電競部品】: →更多的【PCDIY!電競椅】: →更多的【PCDIY!直播】: →更多的【PCDIY!電腦周邊】:
-
NVIDIA GeForce GTX 1050 Ti/ 1050火速登場,史上最強大PASCAL中階入門顯示卡誕生!
號外:「NVIDIA 開槍了!!! GeForce GTX 1050 Ti/ 1050台灣價格出爐,這次傳出沒有鬼島價!!! 」根據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獲得的情報,通路商得到上面來的最新,台灣通路預定零售價格。基礎版本,入門型GeForce GTX 1050,定價:3,790元,進階型GeForce GTX 1050 Ti,定價:4,790元。這個價格的話,看得出來完全是為了制霸Radeon RX 460 2GB、4GB而來,可以說中階顯示卡大戰一觸即發,從價格上面,聞得到濃濃的煙硝味! 這次,GeForce GTX 1050 Ti/ 1050顯示卡,最大的特色,在於,採用最新研發代號為PASCAL繪圖晶片架構,而且,使用的是NVIDIA所開案的第4款PASCAL繪圖晶片。GeForce GTX 1050 Ti與GeForce GTX 1050顯示卡,兩者是同一個繪圖晶片,兩者效能並沒有差很多。GeForce GTX 1050 Ti,擁有768個CUDA Core,顯示記憶體為4GB GDDR5。GeForce GTX 1050,為閹割版本,擁有640個CUDA Core,顯示記憶體為2GB GDDR5。兩者效能,都直接超越前一世代中階入門主力GeFore GTX 950,可以說是中階入門顯示卡的改朝換代! 時代的眼淚,這句話是從日語而來,Z鋼在最後下回預告,會出現一句日語:「Z(ゼータ)の鼓動…君は刻(とき)のなみだをみる…」,後來由於「刻のなみだ」與「時の涙(ときのなみだ)」同音,翻譯成中文後就叫做:「時代的眼淚」,意思是指記憶裡的東西讓人留下懷念的淚水,也常被指稱是指歷史的錯誤,在時代潮流與現實環境的變化之下的無奈感嘆。 GeForce GTX 950,是在2015年08月20日(四),台北時間晚間PM21:00,正式開賣。從開始銷售,到距離現在,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GeForce GTX 950,仍然是一張不錯的顯示卡,不過,隨著新顯示卡的誕生,GeForce GTX 1050 Ti/ 1050的強勢來襲,不免變成了時代的眼淚! GeForce GTX 1050 Ti/ 1050的話,將會在2016年10月25日,台北時間晚間PM21:00,正式開賣! GeForce GTX 1050 Ti/ 1050,除了採用最新研發代號為PASCAL繪圖晶片架構,也由於採用了14奈米製程,因此擁有更強的效能,電源功耗也因此下降。 有多厲害呢?鑑於GeForce GTX 950末期,推出的免插電版熱賣,加上競爭對手,Radeon RX460的電源功耗,也在75W以下,這次NVIDIA的GeForce GTX 1050 Ti/ 1050,特別在CUDA核心與時脈,做了最佳化的調校,最終推出的市售版,竟然也將電源功耗,控制在75W,剛好是在PCIe最大供電的範圍之內,一推出就是免插電版,讓迷你電腦用戶,以及對於用電比較敏感的玩家趨之若鶩。 不過,目前已經看到的,由於大多都有超頻。所以,目前預計發售的GeForce GTX 1050 Ti/ 1050顯示卡,仍有不少額外設計6-Pin電源,避免供電不足,產生顯示卡掛掉,出現電腦當機,或者重開機的狀況。 GeForce GTX 1050 Ti/ 1050,兩者用的都是GP107繪圖晶片,晶片共有33億個電晶體,晶片尺寸為135mm2,但兩者的CUDA Core數量,以及工作頻率不同。 GeForce GTX 1050 Ti,用的是GP107-400繪圖晶片,擁有768個CUDA Core,Base Core標準時脈:1290MHz,Boost Core超頻時脈:1392MHz,顯示記憶體為4GB GDDR5,記憶體時脈:7000MHz。 GeForce GTX 1050,用的是GP107-300繪圖晶片,擁有640個CUDA Core,Base Core標準時脈:1354MHz,Boost Core超頻時脈:1455MHz,顯示記憶體為2GB GDDR5,記憶體時脈:7000MHz。。 然而,跟GeForce GTX 1060 3GB與GeForce GTX 1060 6GB相同的,GeForce GTX 1050與GeForce GTX 1050 Ti,不支援SLI,而且,也沒有所謂的Founders Edition創始版,只有NVIDIA旗下品牌顯示卡廠商的自製卡。 GeForce GTX 1050 Ti/ 1050的推出,專門是為了修理Radeon RX460,就連定價也完全一模一樣!GeForce GTX 1050定價為每金109元(折合台幣3,453元),GeForce GTX 1050 Ti定價為美金139元(折合台幣4,403元)。 值得注意的,這是NVIDIA針對全球市場報價,不過,每個國家的市場行情會不同,這乃是因為稅率、運費、保固與銷量,每個區域不同。台灣網友戲稱:「台灣是鬼島,鬼島價通常要加2,000~3,000元!」 呆丸這個鬼島,鬼島價會賣多少錢,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確定的,在保固期大戰之下,保固期大戰仍然會持續延燒,延長四年保固、五年保固仍會是主流,保固期成本增加之下,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必然的會出現鬼島價格。 號外:「NVIDIA 開槍了!!! GeForce GTX 1050 Ti/ 1050台灣價格出爐,這次傳出沒有鬼島價!!! 」根據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獲得的情報,通路商得到上面來的最新,台灣通路預定零售價格。基礎版本,入門型GeForce GTX 1050,定價:3,790元,進階型GeForce GTX 1050 Ti,定價:4,790元。這個價格的話,看得出來完全是為了制霸Radeon RX 460 2GB、4GB而來,可以說中階顯示卡大戰一觸即發,從價格上面,聞得到濃濃的煙硝味! 這個價格,實在太佛心了! → 入門型GeForce GTX 1050,定價:台幣 3,790元 → 進階型GeForce GTX 1050 Ti,定價:台幣 4,790元。 GeForce GTX 1050 Ti/ 1050採兩階段發表與開賣nDA解禁日期規劃。GeForce GTX 1050 Ti/ 1050,正式發表日期,發表nDA解禁日期,為美國時間2016年10月18日,正式發售日期,開賣nDA解禁日期,為美國時間2016年10月25日。 也因此,目前,僅能就表面的規格,做初步的介紹。NVIDIA旗下品牌顯示卡廠商,GeForce GTX 1060自製卡,更深入的測試,以及完整的開箱文,只能靜待正式發售日期,才能一窺其廬山真面目! 也因此,不免的,還是要提醒玩家,錢包準備好了沒?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技嘉GIGABYTE GA-X99-Ultra Gaming主機板實測開箱,釋放超頻與酷炫基因的頂尖之作!
現在要打造最強個人電腦,無疑的Intel旗艦桌機平台-X99主機板,是目前消費級+工作站級的旗艦。其主要功能在於可以搭配最多的LGA2011-v3處理器!從6核心12執行緒,到10核心20執行緒應有盡有,更可以選擇Xeon E5-2600 v3與E5-2600 v4的最多18核心36執行緒,甚至到22核心44執行緒的超強工作站級處理器,好讓那些想裝Xeon等級、但只要用來玩「踩地雷」、「跑跑卡丁車」的玩家們,絕對不會Lag… (笑) 除了支援的CPU夠強勁之外,X99主機板也支援新的DDR4記憶體標準,能以DDR4-2133與DDR4-2400四記憶體通道來運作。搭配匯流排能支援到最高PCIe 3.0 40 Lanes,能夠提供2組原生的PCIe 3.0 x16,讓NVIDIA的SLI或AMD的CrossFireX都能以最高速的模式來運作。此外,新一代的X99主機板,也支援M.2與USB 3.1,擴充能力超強,該有都有,一應俱全,無疑的是現在PC平台中最威猛的選擇。 技嘉的高階X99超耐久系列主機板,可分成Ultra Gaming、Phoenix SLI、Designare EX等產品,越高等級代表擴充能力越強。這次介紹的GIGABYTE GA-X99-Ultra Gaming主機板,為高階產品線中的超值版本,採用ATX規格設計,以白紅主題配色,加上黑色的主機板,搭配其主打的Ambient Surround LED多彩燈效,並可再搭配玩家自己準備的LED燈條,讓電競主機看起來非常美觀,且獨具時尚風格。 GIGABYTE GA-X99-Ultra Gaming主機板,對於處理器的支援非常完整,已經做了驗證支援性,LGA2011-3腳位處理器完全對應。除了Core i7系列有支援,對應舊款Core i7-5920K、3930K與5960X Extreme,也對應新款Intel Core i7-6800K、6850K、6900K與6950X Extreme。 Xeon E5-2600/4600 v3、v4也有廣泛支援,對應舊款最強Xeon E5-2699v3、Xeon E5-4699v3,也對應新款最強Xeon E5-2699v4。已經有玩家試過,就連 、Xeon E5-2675v3、Xeon E5-2683v3也能完全驅動。 在CPU插槽上配有多顆固態電容與數位電源設計,可提升系統穩定度。記憶體插槽也有「DDR強化裝甲插槽」,還具備LED特效燈條。這次引進的「超耐久不銹鋼全包覆式PCIe插槽」,提供4組PCIe ×16 (插槽有鋼鐵裝甲防護)。這些超耐久設計,可防止插入介面卡或記憶體時因受力不均所造成的損傷。此外抗硫電阻設計,可防止空氣中的硫化合物穿透電阻而發生化學變化,影響電腦運作。 在儲存設備支援度上,提供10組SATA 6Gb/s、1組SATA Express插槽,另有一組M.2插槽,一組U.2插槽,滿足玩家多樣的擴充需求。在擴充槽方面,技嘉隨附2-way、3-way SLI配件,讓玩家能夠安裝多張強勁的顯示卡,以發揮出最佳的繪圖效能。 在音效方面,採用Realtek ALC1150高傳真115dB訊噪比音效晶片,內建音訊擴大器設計,並配置鍍金音效接頭,以發出純淨逼真的音效。 在網路方面,內建1組Intel I218-V 與1組 Killer E2400,提供高速低延遲的遊戲連線需求。主機板也預留一組M.2_WIFI插槽,供玩家安插WIFI、藍牙模組,以擴充到無線連線等級。在周邊連接埠方面,採用Intel原生Thunderbolt 3與USB 3.1晶片,可發揮傳輸極致效能。 至於光效部份,在主機板的音效區、南橋晶片、I/O周邊連接處、CPU供電模組區、記憶體插槽部份,都配有LED燈效(全彩),並可透過BIOS或Ambient LED軟體來設定各種光效模式。 技嘉GA-X99-Ultra Gaming主機板的BIOS,採用條列式功能,搭配部份畫面另以圖示說明,讓玩家能夠快速選擇到想要設定的功能。在M.I.T頁面中,可設定各種超頻參數,而在Peripherals頁面有提供SSD Security Erase功能,可將SSD資料安全抹除。更重要的是,技嘉主機板的BIOS初始階段速度很快,大約3秒,比起其他主機板在開機進入BIOS畫面約等6~10秒左右快很多,讓人 至於Windows工具程式部份有:App Center套裝工具程式集、Ambient LED (上述的燈效調整)、3D OSD (在遊戲中顯示FPS、CPU耗用率、風扇轉速、各元件溫度等資訊)、Smart Keyboard (可設定快捷鍵、滑鼠狙擊鍵模式、智慧登入、快速鍵等)、USB Blocker (可關閉USB功能,以防止資料被盜拷走)等等,可發揮主機板更豐富的應用。 接下來趕快看看這張主機板的效能表現如何,以下是PCDIY!本次的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6950X @ 3.5 GHz 主機板:GIGABYTE GA-X99-Ultra Gaming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16GB (4GB×4) @ 2133MHz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080 (8GB GDDR5) SSD:Crucial M500 1TB(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max 1350W GIGABYTE GA-X99-Ultra Gaming主機板,提供絕佳的超頻能力、超快的開機速度、超酷炫的RGB LED燈效、超高檔的產品用料,讓玩家們可以享受旗艦級的電腦飆速快感,又能兼顧產品運作的穩定程度。此外,技嘉的Gaming系列高階主機板,都提供5年保固服務,讓玩家能無後顧之憂地買到高檔的產品與服務,值得推薦。 整體來說,這張主機板,是一款釋放超頻與酷炫基因的頂尖之作!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
Inno3D iChill GeForce GTX 1070 X4顯示卡實測開箱,超值四風扇玩家級顯示卡!
位於香港的InnoVISION(映眾多媒體),其推出的Inno3D品牌,主打NVIDIA顯示卡產品線。其中iChill產品系列,是主攻其多風扇的極致冰冷系列。Inno3D的顯示卡在台灣是由威健實業代理,並提供4年保固。 今年在NVIDIA GeForce 10系列產品線中,Inno3D也推出了自家的1080、1070、1060等顯示卡。在GeForce GTX 1070家族中,Inno3D共推出了四款產品,分別如下: 1) Inno3D GeForce GTX 1070 FE (Founders Edition,創始版) 2) Inno3D GeForce GTX 1070 TWIN X2 (雙風扇版本) 3) iChill GeForce GTX 1070 X3 Edition (三風扇版本) 4) iChill GeForce GTX 1070 X4 Edition (四風扇版本) 從上圖可看出一般版本是以Inno3D為品牌,而超頻版本則是以iChill為品牌。而這次介紹的Inno3D iChill GeForce GTX 1070 X4,為同產品中的旗艦版,其主打的就是四風扇設計,其採用自家的Active Power Cooling System (A.P.C.S)散熱技術,除了顯示卡正面的三只散熱風扇外,頂部還配置第四只風扇,可以有效幫助整張顯示卡(包含GPU、記憶體,以及VRM模組)的元件做到完整散熱。 風扇採用日製滾珠軸承技術,可提供全天候24小時的運作,讓玩家玩上一整天都能運作正常。由於絕佳的散熱設計,讓該顯示卡在時脈設定上,能比其他顯示卡還要高,GPU時脈為1620MHz / 1823MHz,記憶體時脈為2052MHz,讓玩家在進行遊戲時,能獲得更流暢的畫面表現。 在燈效方面,該顯示卡並不提供自定LED燈效與顏色。而是當GPU溫度上升時,iChill Logo的LED燈色會從藍色變成綠色(中負載),甚至紅色(高負載),讓玩家快速得知顯示卡的工作負載狀態。 Inno3D的顯示卡包裝內,除了顯示卡之外,還附贈滑鼠墊,Logo貼,以及3DMark/VRMark的序號,讓玩家可以安裝起來,並為自己的電腦跑分一下,看看在遊戲的整體表現是如何。不用再另外買測試軟體來跑分。 至於其他工具軟體部份,則沒有提供。玩家可以自行安裝第三方的GPU調校軟體(例如RivaTuner),來監視或調整GPU與記憶體時脈,以及工作電壓,至於驅動程式方面,則可直接至NVIDIA官方網站下載。 在效能實測部份,由於GPU時脈與記憶體時脈的設定上,都比一般的顯示卡還高,因此效能上也有不錯的表現。在3DMark測試中,Time Spy獲得6326分數,比其他同級顯示卡還高。至於Fire Strike Ultra、Sky Diver、Cloud Gate、Ice Storm Extreme成績依序是4575、39537、38980、152691分。 在遊戲測試方面,GTA V開啟3840x2160解析度,並打開FXAA,關閉MSAA等設定模式下來進行效能測試時,五個場景都能有60~68FPS的表現。虹彩六號也有36.6 FPS的水準。全境封鎖遊戲的平均FPS也達到35.0的水準,古墓奇兵也能有40 FPS左右的水準,至於刺客任務遊戲在DX12模式下也有44.57 FPS的成績,表現非常突出。 在溫度與耗電方面,待機GPU溫度維持在41度,整機平台耗電約83~84W。實際使用FurMark燒機15分鐘後,平台耗電上升到285W左右,GPU溫度上升到62度,散熱表現非常優異,且散熱風扇噪音也非常低。 Inno3D iChill GeForce GTX 1070 X4顯示卡,搭載了四風扇的設計,除了顯示卡的正面配置了三組散熱風扇之外,在顯示卡頂部也配置了一只迷你風扇,能將顯示卡內部的GPU晶片、記憶體晶片,以及VRM供電模組的熱量快速散掉,以提供在超頻環境下還能夠穩定的運作,同時維持低噪音的使用環境。不過,由於配置較厚的散熱片與風扇,因此這張卡需要佔用2.5個PCIe插槽,因此選購時若要搭配SLI使用時,要特別注意會不會卡到。 整體來說,Inno3D iChill GeForce GTX 1070 X4顯示卡,提供最佳C/P值,以及最優異的效能,加上有4年保固,現在買,NVIDIA官方網站還送好康遊戲軟體,無疑的,是極限與電競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適合需要高C/P值、極安靜、可超頻、繪圖效能優異且精打細算的玩家來選購。 廠商名稱:Inno3D - 映眾多媒體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WEIKENG - 威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659-0202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史上最強裸測機殼,聯力LIAN LI PC-T80裸測架!
裸測機殼,英文名稱為Test Bench,簡單來說,是測試平台的意思,也就是一般所稱的裸測架。主要是為了方便武力展示、系統調校、零件檢查與電腦的維修而生。對於電腦玩家、意見領袖來說,當要跑超頻的時候,裸測機殼比較方便更換零組件,也比較容易進行散熱器的改裝,還可以帶到親朋好友家,進行武力展示,讓大家親眼看到酷炫機殼,並且直接看清楚電腦零組件的配置。 LIAN LI PC-T80完全承襲了聯力的作風,目前共有黑色陽極電鍍髮絲紋處理的PC-T80X,與銀色陽極電鍍髮絲紋處理的PC-T80A,提供兩種款式可以選擇。PC-T80裸測機殼,採用開放式架構、全機採用鋁材質作為架構並經過陽極電鍍處理,讓裸測機殼看起來更有質感。整個機構可分為三層,每層之間都是透過托盤卡榫架設在支撐桿上,只要輕推托盤就能將其卸下,且每層與每層之間都可以相互對調,使用彈性非常大。 PC-T80裸測機殼,預設第一層是用來放置電源供應器和儲存裝置,而上面的硬碟架(可安裝3顆3.5吋硬碟及1顆2.5吋硬碟)及電源供應器固定座可以隨玩家需要任意更換位置。第二層則是置放主機板的地方,廣泛支援各式尺寸主機板,包含主流的XL-ATX、EEB、ATX、microATX、mini-ITX主機板規格都能完整支援,主機板托盤兩旁設計有6個線孔,好讓電源供應器電線可以直接往上延伸接到主機板上。 PC-T80裸測架,將主機板托盤掀起來後,還可以看到一組2.5吋硬碟托盤,可用來最多擴充三顆2.5吋硬碟;另外也要提醒各位,因為X99系列主機板的寬度較寬,會完全擋住主機板托盤右側線孔,這時只好繞道從外面接上。頂層則是二合一托盤,可安裝三組12公分風扇或是硬碟機,若是想架設第二平台的話,只要將二合一托盤鎖到第一層後方,再將加購來的主機板托盤放上就完成了。總的來說,PC-T80最多可安裝兩個平台,支援3個3.5吋、7個2.5吋(或6個3.5吋、4個2.5吋)儲存裝置,以及3個12公分風扇或一組水冷設備。 和PC-T60一樣,PC-T80得靠玩家全手動安裝才行,不過這次PC-T80的零組件樣式相當多,有側板、支撐板、底板、支撐桿、硬碟架、硬碟托盤、主機板托盤、風扇/硬碟兩用托盤、電源供應器固定座、介面卡固定座;此外,小配件、螺絲的種類也多。擴充上,除了可以加裝大型風扇,也可以對應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並可加購I/O Ports 線材組、熱抽取硬碟架背板,進行更大幅改裝。 PC-T80裸測平台安裝的話,建議玩家在安裝時前先將安裝說明書打開,先參考組裝建議,並一一核對每樣零組件外,順便將螺絲分門別類,免得到時候用不對的螺絲鎖上不對的位置,無法確實固定整個裸測平台。 若要挑選一款真正世界上最強的裸測機殼,在眾多裸測機殼中,無疑的,聯力PC-T80是功能性最好的選擇,價格還算在可接受的範圍,比起一些限量版機種來說,真的是便宜太多了,而且提供了強大的擴充性,還可以一次安裝兩組測試平台,真正滿足了重度玩家的測試需求。不過,以價格來說,新款PC-T80裸測機殼,目前市場零售價在4600元左右,對於一些預算有限的用戶,仍然是偏貴。這時,預算考量之下,則可以選擇更便宜的舊款PC-T60裸測機殼,目前市場零售價在2400~2600元左右,也是可以滿足玩家基本的測試需求。但若時常需要進行電腦零組件測試,又想要一次到位的話,那麼PC-T80則會是比較符合需要。 目前,聯力LIAN LI PC-T60與PC-T80,獲得PCDIY! online採用。聯力LIAN LI PC-T60與PC-T80,成為了PCDIY!御用裸測機殼。 聯力新款PC-T80裸測機殼,台北光華商場,目前報價:4,600元左右。 這次為了讓大家深入認識LIAN LI PC-T80裸測機殼,特別實地到了基隆市六堵工業區聯力工業,進行人物專訪,以及了解其設計理念,與品牌堅持。這回,我們不但看到一群對機殼用心的專家,發現了聯力工業對於自家產品的堅持,以及對DIY市場的努力,還看到了一群為台灣製造業奮戰不懈的台灣人,是真正值得我們引以為傲的台灣之光。在不斷與玩家、使用者溝通後,找出真正的需求,然後積極改良自家產品,一步一步將玩家需要的功能,加進裸測機殼上,並提供新一應用。相信在聯力工業精益求精,以及積極用心的態度,未來我們肯定能見到更多、更棒、更實用、更酷炫的裸測機殼、精品機殼。 廠商名稱:聯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Lian Li Industrial Co., Ltd. 廠商電話:02-2451-3000 廠商地址:基隆市六堵工業區工建北路11-1號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號外:「Xeon E5-2670的實測開箱,出爐了!」能以這樣的價格,得到這樣的效能,買到這樣的洋垃圾神器。這爽度爆表啊!這買到的效能,實在太驚人了! 前幾天,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才揭露的洋垃圾神器。PCDIY!最新專欄報導的:「 」,測試跑分成績,終於出來了! 正式推出,不定時介紹來自中國淘寶(Taobao)、天貓(TMALL)、闲鱼(goofish)、京東(JD)、拼多多(PDD,Pinduoduo)或華強北(Huaqiangbei)所發現的好東西,讓玩家們與IT用戶可以打開眼界,看看全世界物超所值,花小錢也能買到的神物! --------------- --------------- 由於,不少玩家,希望了解這顆物超所值的洋垃圾,Xeon E5-2670的戰鬥力。這邊,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則跟已經入手這顆洋垃圾神泣的玩家,商借一顆來進行效能測試,以了解其8核心16執行緒的真正實力。 Xeon E5-2670,現在大家看到這顆處理器,別以為它是什麼爛貨,這可是幾年前,很高檔的工作站、伺服器處理器,可用於單CPU,以及雙CPU架構。當年,它的價格,可是非常昂貴的。2012年,剛發表時候的價格,Intel處理器發表時報價,Intel散裝處理器報價:美金 1,552元(折合台幣48,856元),Intel盒裝處理器報價:美金 1,556元(折合台幣48,982元)。沒錯,這顆處理器,當時要價逼近台幣五萬元。 現在,這顆Xeon E5-2670,會變成洋垃圾神器,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Intel庫存去化,拿出全新品出來秤斤秤兩拋售。第二個原因,是當年大量買這處理器的超級電腦中心,翻新舊款Server,購買新款Server,而汰換下來的舊款Server,就被拿來殺豬,分解裡面的零組件來販售。 最近的話,就有一家超級電腦中心,換下來3萬台HP Server,上面有完整的CPU、RAM、HDD、Power,每一台裡面有4張主機板,4張主機板上面各有2顆Xeon E5-2670處理器。等同,一台HP Server,有8顆Xeon E5-2670處理器,3萬台的話,洋垃圾市場,就出現了24萬顆Xeon E5-2670處理器。另外,由於Intel也把過期的處理器,進行庫存去化,導致整個市場,這個系列的洋垃圾處理器,供給量層面太大。 根據地下八卦情報,最後銷售的通路,則都是中國淘寶網。也因此,市面上出現了一大堆,價格很便宜的Xeon E5-2670。目前,中國淘寶網報價,Xeon E5-2670 ES、QS散裝版:人民幣300元 起跳(折合台幣1,409元),Xeon E5-2670正式版 - C1、C2散裝版:人民幣400元 起跳(折合台幣1,879元)。 正因為,Xeon E5-2670,8核心16執行緒,淘寶網報價只要人民幣400元 起跳(折合台幣1,879元),不但可以秒殺Core i7-6700K,而且,可以達到逼近Core i7-5960X Extreme的8成效能。Xeon E5-2670洋垃圾神器,正因為,它是路邊攤的價格,卻是藍寶堅尼的實力,玩家給它一個稱號,叫做「窮人聖物」,也叫做「窮人的法拉利跑車!」 Xeon E5-2670處理器的話,正常是搭配Intel C600系列主機板,支援單路、雙路處理器,可以安裝在C602、C604、C606與C608主機板上面。 然而,由於Intel處理器,採用共同開發架構。Xeon E5-2670,屬於Sansdy Bridge-EP架構,為LGA2011腳位,也可以安裝在X79主機板。也因此,這顆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處理器,只要搭配一般Intel x79主機板,就能跑! 不過,看到這邊,玩家們應該會覺得很奇怪,X79主機板是上個世代的產品,目前全新主機板的話,只能買到X99主機板。若要找全新X79主機板,要去哪邊買到便宜又大碗的呢?中國那邊的話,由於看到了洋垃圾商機,不少三線主機板業者,都投入了開發支援洋垃圾處理器的低價主機板,華南金牌就是其中一家。目前低價X79主機板的話,淘寶網那邊,售價在台幣2,500~4,000元之間。 值得注意的,也有賣家販售,「X79主機板與Xeon E5-2650、E5-2660、E5-2670與E5-2680處理器」套裝,價格更便宜。 這次,測試的這顆Xeon E5-2670,處理器正面,印有Xeon E5-2670字樣,是顆正式版本處理器。玩家在淘寶網,買到的價格,為人民幣400元(折合台幣1,879元),實際運回台灣,總共花費為台幣1,999元,等於花不到台幣2,000元,就擁有這樣超級強大的8核心16執行緒處理器。 處理器業者:英特爾 Intel 處理器品牌:Xeon E5-2670 處理器規格:8核心16執行緒 處理器製程:32nm 處理器核心:Sandy Bridge-EP 處理器腳位:LGA2011 L3快取記憶體:20 MB 處理器預設時脈:2.60GHz 處理器Turbo Boost時脈:最高3.30GHz 1~2核:3.30GHz 3~4核:3.20GHz 5~6核:3.10GHz 7~8核:3.00GHz 處理器支援主機板:X79 處理器功耗:115W 處理器記憶體支援規格:1~4通道DDR3-1600,4GB、8GB、16GB單條 處理器記憶體支援規格:UnBuffer、ECC、Registered ECC 處理器推出時間:2012 Q1 處理器預計停產:2015 Q2 處理器目前狀態:End of Life(Intel已停止供貨) Intel處理器發表時報價: Intel散裝處理器報價:美金 1,552元(折合台幣48,856元) Intel盒裝處理器報價:美金 1,556元(折合台幣48,982元) 中國淘寶網報價: Xeon E5-2670 ES、QS散裝版:人民幣300元 起跳(折合台幣1,409元) Xeon E5-2670正式版 - C1、C2散裝版:人民幣400元 起跳(折合台幣1,879元) 這次,測試的主角,為Xeon E5-2670處理器,搭配Intel TS13A的LGA2011原廠空冷散熱器。硬體測試平台,主機板使用華擎ASRock X79 Extreme 11,搭配Kingston HyperX DDR3-1600 4GB x4=16GB,顯示卡則搭配一般的AMD Radeon HD 5670。電源供應器,則使用CORSAIR HX系列 CMPSU-1000HX 1000W。作業系統,使用Windows 7 SP1 x64 Ultimate繁體中文版,並安裝所有驅動程式。 在BIOS設定上面,使用預設模式,啟用Hyper-Threading,啟用TurboBoost,記憶體模組設定DDR3-1600四記憶體通道。 處理器:Xeon E5-2670 處理器散熱器:Intel TS13A原廠空冷散熱器 主機板: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DDR3-1600 4GB x4=16GB(UnBuffer) 顯示卡:AMD Radeon HD 5670 1GB GDDR5 硬碟機:ezlink Achilles EX 180GB SSD 電源供應器:CORSAIR HX系列 CMPSU-1000HX 1000W 作業系統:Windows 7 SP1 x64 Ultimate繁體中文版 一開始,我們先做一些規格檢測。 接著,要開始測試效能囉! 進行6種處理器測試項目。 大家有沒有吃過小籠包,如果你也喜愛小籠包的話,一定聽過鼎泰豐。鼎泰豐的小籠包,是台灣口味最好、品質最好與服務最好,可以說是台灣之光。不過,鼎泰豐時常被人嫌太貴,意思是說,天使的臉龐,魔鬼的身材,妖獸的身價。不過,話說回來,一分錢一分貨,人家就是做得好吃,才會獲得消費者喜愛。 然而,有沒有其他小籠包,做得跟鼎泰豐一樣好吃呢?答案是有的!在台北市杭州南路上面,中正紀念堂旁邊,就有一家杭州小籠湯包。行家給這家店一個稱號:「鼎泰豐的實力,路邊攤的價格!」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這款Xeon E5-2670,它夯在哪?一句話告訴你:「Pentium G4400的價格,Core i7-5960X Extreme的八成戰鬥力!」這樣的性價值,這種C/P值,實在是無與倫比呀! Xeon E5-2670,8核心16執行緒,淘寶網報價只要人民幣400元 起跳(折合台幣1,879元),不但可以秒殺Core i7-6700K,而且,可以達到逼近Core i7-5960X Extreme的8成效能。 整體來說,能以這樣的價格,得到這樣的效能,買到這樣的洋垃圾神器。這爽度爆表啊!這買到的效能,實在太驚人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美國人不要的東西,卻拿去中國倒貨。原本,在美國是垃圾,沒人要的過期貨,被用過的二手貨,到了中國卻被當成寶物,變成玩家神器,開始外銷到全世界。 世界是平的,價格很透明!現在網路時代,網路資訊發達,地球又是平的,台灣玩家,查到歐美的價格,查到日本的價格,查到中國的價格,一點也不難!在台灣,我們不能眼界狹小,也不能坐井窺天,透過Internet,PCDIY!要帶領玩家,看盡世界好東西,喜歡的話,也可以買單,通通帶回家! 正因如此,PCDIY!特別開發:「洋垃圾、歪國貨」單元,是最新開發的專欄,就是要帶玩家買到便宜又大碗,找物超所值的怪給西,去買外國人不要的洋垃圾,讓玩家找到殺很大的好東西!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購買歪國貨與洋垃圾也有一定有風險,外國掃貨同樣有賺有賠,購買前得要先想清楚!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
微星MSI B150M BAZOOKA PLUS實測開箱,物超所值平價電競主機板!
想要組裝一台高效能的電競主機,並不是只能選擇旗艦級主機板才行,省下主機板的費用,將多餘預算用在顯示卡上,反而更能加快遊戲效能。在Skylake平台中,C/P值最高的就是Intel B150晶片組主機板了,也是市場上主要的銷售主力。 微星MSI B150M BAZOOKA PLUS主機板,採用Micro ATX尺寸,雖然受限於了較小的主機板面積,僅提供了1組PCIe 3.0x16插槽,但對於只想使用單顯示卡的玩家來說,已經非常夠用,而且也能換來比同規格ATX主機板更低的價格。主機板上的PCIe x16插槽還使用了金屬材質強化,避免顯示卡太重,容易造成插槽損壞,此外還有兩個PCIe 3.0 x1插槽。搭載4根DDR4記憶體,最大可擴充至64GB。儲存方面,提供6個SATA 6Gb/s與1個M.2插槽,可支援PCIe 3.0x4 NVMe高速SSD。USB部分提供5個USB 3.0埠 (3個後置,2個擴充),1個USB Type C接頭,但頻寬僅有5Gbps ,另外還有6個USB 2.0接頭 (2個後置,4個擴充)。網路晶片採用Realtek RTL8111H,雖然不是玩家推崇的Killer網路晶片,但另提供了GAMING LAN MANAGER網路最佳化軟體,讓玩家可以針對網路遊戲連線進行最佳化,降低LAG機率。若使用GAMING APP軟體還可以針對CPU與微星顯示卡進行超頻,或設定遊戲熱鍵,讓玩家在遊戲中更能如虎添翼。 針對遊戲玩家,微星在這款主機板上也導入了許多獨特設計,例如MSI鋼鐵裝甲,純淨的內建音效, EZ DEBUG LED簡易偵錯LED燈等。而且還提供了一組USB Type C接頭,可以連接USB Type C裝置,但是比較可惜的是,傳輸頻寬還是只有USB 3.0 的5Gb/s,無法達到USB 3.1 10Gb/s的超高速傳輸。 此款主機板的BIOS為微星第五代圖形化BIOS:CLICK BIOS,版本為1.10,日期為07/27/2016,不過整體介面設計比較像傳統BIOS介面,操控主要還是透過樹狀圖選單,提供許多選項讓玩家可以自行調校。另外,微星還提供了許多可在Windows中使用的工具軟體,編輯建議使用者先下載與安裝Live Update 6,之後就可以藉由此程式下載最新驅動程式與工具軟體,省下個別下載的麻煩。如果您使用的顯示卡也是微星,還可以使用GAMING APP軟體針對CPU與顯示卡進行超頻, 處理器:Intel Core i7-6700K @ 4.0 GHz/4.2GHz (Turbo) 主機板:MSI B150M BAZOOKA PLUS (BIOS:,2016) 記憶體:AVEXIR DDR4-2133 @ 2133MHz 16GB (8GB×2)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60 6GB SSD:OCZ Trion 150 1TB(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max 1350W 在組裝電競桌機時,如果預算較吃緊,選購像MSI B150M BAZOOKA PLUS這樣,售價不到三千元的主機板是很划算的選擇,可以充分發揮單一旗艦顯卡效能,也支援M.2 PCIe 3.0x4頻寬,以及提供USB Type C連接埠。使用者可以把省下來的預算,用在更影響遊戲效能的CPU或顯示卡。但如果您預算較充足,且需要多顯示卡串連運作,並希望擁有USB 3.1或Thunderbolt 3等新世代的連接埠功能,當然就得要選購更高檔的主機板囉。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
ASUS STRIX WIRELESS實測開箱,7.1聲道玩家級無線電競耳機!
好的電競耳機可以讓玩家享受到更立體、更具臨場感的遊戲音效,更能沉浸在遊戲之中,彷彿自己就在遊戲裡。不過,大部分的電競耳機都是採用有線的設計,使用時有可能會卡到鍵盤或滑鼠,影響玩家在遊戲上的表現。但如果使用無線連接,又可能遇到玩遊戲玩到一半,耳機沒電的窘境,如果能同時具備有線與無線兩種連接方式就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 緊接著我們就針對ASUS STRIX WIRELESS無線電競耳機這項產品進行開箱。 華碩推出的這款電競耳機屬於ROG STRIX系列,採用兩個60mm釹鐵材質驅動單體,130mm超大耳罩,單體的詳細規格是頻率響應20Hz~20KHz、額定阻抗32ohm、靈敏度98dB。耳罩外觀搭配STRIX梟鷹LOGO,看起來非常威,橘黑配色也非常好看,更可以提供很好的音效體驗。除了內建支援無線連接,還附贈1.5m長度的耳機與麥克風線,以及耳機/麥克風Y型延長線與micro USB接頭等線材,方便玩家使用。另外,麥克風也是採用可拆卸的分離式設計,並且採用單向式收音技術,可以針對玩家聲音更精確收音,避免外在環境雜音干擾。。 這款耳機最大特色就是支援2.4GHz Wireless無線連接,根據廠商提供的標示,無線接收距離約15公尺,不過實際在公司中測試,受限於隔間與現場環境,無線傳輸距離無法到這麼遠。內建900mAh鋰電池,電池續航力約可達10小時。無線接收器,連接Windows 10電腦就會自動安裝驅動,耳機拿出來就可以直接使用。實際配載起來感覺相當緊密,聆聽音樂時,可以更沉浸在音樂中,不過戴久時,耳朵會覺得有點悶熱。左邊耳罩上有電源、音量控制與麥克風靜音控制鈕,使用時須先開啟電源,電源開啟後,電源鈕會亮起紅燈,但電源燈的亮度並不是很亮,不夠明顯。如果沒電的話也不用擔心,拿出隨附的耳機線直接連接電腦與耳機就可以使用。無線模式下可支援PC、PS4,有線模式可支援PC、MAC電腦、行動裝置、PS4、Xbox One家用遊戲主機。安裝華碩提供的Sonic Studio軟體就可以支援7.1虛擬環繞音效,以及調整細部音效設定,讓玩家擁有更好的遊戲、音樂、高音質娛樂體驗。不過實際測試時,虛擬7.1聲道效果感覺不是非常明顯。 這次,實測開箱了ASUS STRIX WIRELESS電競耳機之後,對於它的優質聲音,以及7.1聲道印象非常深刻。玩遊戲,聽聲辨位,可以說是非常重要,這款電競耳機,可以讓玩家完全進入遊戲的世界,享受更棒的遊戲體驗。 整體來說,這是款不錯的7.1聲道玩家級無線電競耳機!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電競部品】: →更多的【PCDIY!電競椅】: →更多的【PCDIY!直播】: →更多的【PCDIY!電腦周邊】: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